2016年9月10日,中关村智造大街-主题为“创新驱动产业未来”的“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政策发布会暨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成功举办,台达
作为电子制造业代表成为首届19家会员单位之一。会议上,《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正式出台,《2016中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与》白皮书正式发
布。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高林、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姜广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等领导专家致辞,一百余位业界领袖与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台达创办
人郑崇华先生、董事长海英俊先生、首席执行官郑平先生、技术长李实恭先生、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先生、台达发言人周志宏先生等一行人作为嘉宾参加了成立
大会。
创新中心肩负智造升级产业使命
高林副司长在致辞中说:“建设‘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是北京市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凝聚资源提升工业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加速工业大数
据和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速工业产业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突破外国技术垄断保证产业数据安全的必要手段,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
姜广智委员对《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做了全面详尽的政策讲解。北京市将从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
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等八大专项扶持培育一批创新中心。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将建设10-20个覆盖重
中国工程院孙家广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工业大数据必将是各国信息技术企业竞争的焦点。工业大数据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领域,其内涵外延、模型理论、技术方法及
其实施策略等还有待创新。唯有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认真实践才能走出中国工业大数据自主之路,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6工业大数据白皮书》是创新中心筹备以来专家及会员单位的成果汇报,白皮书目的在于以大数据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供应链协同、轻资产运营,归纳出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典型范式,明确了工业大数据需要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入融合的具体路径。
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主任陆薇表示:“创新中心将致力于打造核心技术突破、应用推广、标准制定、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六位一体的工业大数据产业协同
创新基地。计划立足北京,以全球视野,在全国进行技术与应用转化。通过自主研发的工业大数据技术,推动中国工业智能化升级。”
集聚优势资源发掘大数据行业突破潜力
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首届19家会员包括清华大学、昆仑数据、冶金自动化院、中石油规划总院、金风科技、三一集团、陕鼓集团、山东临工、雷沃重工、台达
电子、诚益通、中国软件测评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形成产学研用紧
密结合的大数据创新平台。据悉,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将于年底入驻“中国制造2025”北京示范区——中关村智造大街。
会上同时发布的还有成员单位首批工业大数据产品和应用案例,其中昆仑数据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机器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KMX,该产品也将作为创新中心的系统
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行业应用平台和解决方案。金风科技、三一重工、山东临工、中石油规划院、台达电子、陕鼓动力、冶金自动化院等成员单位分享了“风
电数字化转型路线”、“工程机械智能运维平台”、“油气长输管网的远程监测与运行优化”、“全流程质量分析与在线调控”
等在工业智能化与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经验与阶段性成果,并针对工业大数据的市场潜力,以及企业部署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与解答。
据悉,创新中心初期从工程装备、新能源、石油天然气、钢铁制造、动力透平、农机与农业服务、电子制造、生物制药等八个具备较好数据基础的行业入手,后续会
不断引入新的行业。计划通过3年建设和2年运营期,服务10个以上行业,接入1000家工业企业数据,相关工业企业增加值达100亿元。同时,建设一个工
业大数据技术生态圈,软件和服务产值达到每年10亿,培养3-5家大数据上市企业。
台达助力中国向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
首席执行官郑平先生在圆桌论坛上表示,台达1971年在台湾创立,一直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现已成为全球性运营的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营提供商;早在1992年于国内生根,
在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设有四大生产基地,同时在上海设立中达电通负责整合方案的销售。2015年集团全球总营收75.77亿美元。
加盟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源于台达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之外,长年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线包括自动化机台、变频器、伺服驱动、电能质量管理、传感、
可编程与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图控软件与工业信息管理系统(SCADA、PLC、CNC等);台达不仅擅长硬件开发、设备制造,更已在软件研发、物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上建立核心创新能力。这与智能制造较长的产业链条和复杂的产业生态高度契合,台达关键和系统技术涵盖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
和智能化多个层次,志于中国向向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会后,郑平先生在于媒体的互动中强调,智能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通讯也将大大增加,从监视到控制,从自主判断到学习优化,大数据在工业4.0的革命中
扮演了核心的作用。台达作为电力电子领导企业,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深厚的制造经验和优秀的工程团队。未来,将协同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先行优势,将大数据
提升良品率、降低风险,甚至与产业链优化、跟进市场趋势、创新产品的深层作用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和各成员单位一起共同建设运营电子制造业大数据平台,实
现优势互补,带动产业升级。
全新六轴机器人——台达智造全要素整合能力已实现质变
会场外,台达带来了全新DRV70L / 90L系列六轴机器人和解决方案。郑平先生透露,DRV70L /
90L系列六轴机器人预计于2016年底正式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上市,目前已导入台达吴江厂,进行SCARA工业机器人成品的功能检测制程。经验
证,DRV70L /
90L系列六轴机器人不仅取代人工操作测试,成功地将漏检率及误操作率降为0%,产品测试时间也大幅缩短约3/4(从原需68分钟缩短为18分钟),相当
于检测效率提升74%,搭配控制和监测系统自动记录测试数据,上传MES制造执行系统进行制造和质量管控,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亦显著提升。
据台达发言人周志宏先生介绍,该系统包含驱动器、运动控制、感测、影像辨识、高阶上位控制等完整产品线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台达建构高端自动化生产设
备和系统,加上各式监控软件,让工厂管理具备可视化、远程监控、高效节能,以达到绿色智能工厂境界,象征台达正式由零组件制造商转型为全方位的自动化系统
整合供货商,进入“灵活制造”的领域。
台达垂直多关节机器人DRV70L / 90L系列:此系列为六轴机器人,可进行多角度、多任务作业,满足产业对于灵活加工的需求。DRV70L /
90L系列臂长分别为710mm / 900mm、重复精度 ±0.02mm /
±0.03mm、最大负载7公斤,外型简洁精巧,腕部(第六轴)采中空设计,便于线材配置,可支持多种弹性安装方式(平面及倒吊安装)。搭配台达关键零组
件如机器人控制器、手持式教导盒、机器视觉等产品,可建置完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作站。DRV70L /
90L系列六轴机器人能够胜任插件、锁螺丝、组装、涂胶、焊锡、移载、堆栈、检测、上下料等多种功能,可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电子电机、橡塑料、包装、工具
机、金属加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